小店,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只要经营得当,养家糊口,或者实现小康水平,还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这里说的,只是一般的小店,不是那种投资上千万的酒吧、饭店之类大手笔。小店生意虽小,但也能细水长流,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民间,向来有“小雨落成田”的谚语。可不要小看了小生意,闻名中外的温州商人,不是以几[创业网www.cye.com.cn]分钱的钮扣和几角钱的打火机起家的吗?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想当初,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是以推销塑料花,攒下的第一桶金;而台湾首富王永庆,曾经也是[创业网www.cye.com.cn]个卖米郎。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已是身价百亿?退一百步讲,就算经营不利,小店也是“船小易掉头”,进可攻,退可守,就是撤退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寻找新的方向。
现在开一家小店,是轻而易举了,可是在20多年前,它需要的不仅是资本,还需要勇气。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还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被人[创业网www.cye.com.cn]看不起的。那时候,摆摊开店的,大多是些劳改释放回来的,以及在社会上游荡的二流子,是受人歧视的,他们找不到工作,没有单位愿意接受他们,但他们也要[创业网www.cye.com.cn]吃饭也要生存,就只能自力更生,在这种初始愿望的驱使下,他们开始了练摊生涯。
倒卖服装,是他们首当其冲的选择。当时物资匮乏,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末期,市场经济才刚刚萌芽,人们还不习惯于讨价还价,就是还价,也是羞羞答答的。标[创业网www.cye.com.cn]价多少,就卖多少,而想赚多少,全凭摊主的良心了,你想这个利润空间有多大?当初的这批人,没过几年,很多成了暴发户。当时还有个现象,姑娘一[创业网www.cye.com.cn]般是不屑于嫁给个体户的,会让人说成是“一切向钱看”的拜金女郎,有些大胆的就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那些财大气粗的个体户,吃“现成饭”。当然,幸不幸福是另外一回事。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个体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补充,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得到了政策上的默认。个体经济有了“名份”,顿时掀起了一个高潮。这时开店的小老板,虽没有前几年[创业网www.cye.com.cn]容易发财,但生意还是不错的。由于苏南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外来打工人员涌入,拉动了地方的消费,也使得各种各样的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创业网www.cye.com.cn]出来。不过,那时候的服装店,卖的基本上是大众服装,是[创业网www.cye.com.cn]相对低档的,因为农民刚刚脱贫,还没有达到致富的程度,加上打工者大多来自贫困地区,他们的工资也有限,注重于服装的实用性,对服装的观赏性并不很在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