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ye.com.cn
时间:2007-6-18 16:53:17 来源: 作者:
我来说两句 |
版权声明:凡是署名来源于本网的内容,未经允许,禁止复制或转载,违者必究,如合作请联系010-51285022 |
杨镭得到了这位“金手指”先生的大力协助,4年下来,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杨镭在华人圈子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被推选为美国西海岸清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 2002年底,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访美,杨镭应邀与胡锦涛共进午餐,两位清华校友交谈甚欢。 尽管杨镭在美国已功成名就,,但他始终怀有“中国情结”,时刻关注着国内,尤其是上海的发展。因此,当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企业掌上灵通公司诚邀他加盟时,仅两个星期,他就果断地做出决定,只身飞往上海。2003年3月,杨镭正式就任掌上灵通CEO。
冲击IPO
杨镭第一次接触IPO,还是在硅谷那段日子,那时IPO在硅谷很流行,很时尚。没想到10年后他就要带着自己执掌不到一年的掌上灵通网冲击IPO。 当时董事会给他的任务是“在飞行中修理飞机”:不减缓营收增长势头,同时解决结构性问题。2003年下半年,掌上灵通开始考虑吸收媒体巨头的融[创业网www.cye.com.cn]资,初步对象包括索尼音乐、环球、迪斯尼等,让它们成为控股不超过20%的股东,以此来解决无线增值服务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杨镭想借投资加强合作,但不希望对方收购、控股。有趣的是,在随之进行的审计、评估和谈判中,掌上灵通的市值节节攀升,很多公司向掌上灵通伸出了橄榄枝,甚至提出高价收购。管理层和董事会意识到:这样融资还不如直接去上市! 掌上灵通的前身是英斯克公司的一个商务部门。英斯克成立于1999年6月,是中国第一家提供无线计费增值服务的软件供应商。2001年4月,掌上灵通从英斯克公司分拆出来,成为独[创业网www.cye.com.cn]立运营的公司。表面上看,分拆的原因似乎是因为软件业务的客户是运营商,而无线增值服务面对的是个人消费者,两种业务的商务模式完全不同。实际上,当时处于顶峰时期的英斯克将无线增值业务剥离,是因为更看好软件行业,要集中精力做软件。公司的4个创始人全部留在了英斯克,掌上灵通顿时变得像个弃儿。 杨镭看准了当时短信市场[创业网www.cye.com.cn]的广阔前景,对掌上灵通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杨镭调整公司架构,使它最大程度地合理化,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能力。 他说以前公司的架构就像“很多块自留地”,“产品由一个项目经理负责,如果这个产品比另外一个好卖的话,你的收益就会比别人高,好比每个人都有块‘自留地’,离水源近的那块,条件得天独厚,打的麦子就多。这种环境,不是一个大军团作战的气氛。”杨镭努力打破了这个架构,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公司的最终利益为重,而不是各自为战。 他最得意的事情不是在担任CEO的时候掌上灵通上市,而是把掌上灵[创业网www.cye.com.cn]通的人聚集在一起,把团队管理得井井有条。他说:“以前,散布于全国的掌上灵通的销售队伍就像是散乱的柴草,我的工作是把他们架起来,而且架起来后不断地往上加新柴火,使这把火越烧越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