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新天地北里的“心灵超市”,把经营目标定位于有精神需求的消费群体的商业行为,在国内尚属首例,其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心灵超市”是由丹麦艺术家MadsHagstrom创立的,曾在哥本哈根等地展出。超市销售的不是通常概念下的商品,而是一种精神商品。上海这家“心灵超市”营业面积与一般的24小时便利店相当,室内布置以白色为主调,商品共有43个品种1.6万件,每件商品都是空空的瓶瓶罐罐,只有部分瓶罐中装有海报,外面贴有“勇气”、“信心”、“思考”、“让你没压力”、“安心零食”、“没有垃圾电邮”、“再生资源”、“空气清新”等各种内容不同的标签,每件售价从10元到100元不等。超市在开张3个小时内,已成交50多单。一位在附近上班女白领,付款60元,拿着3个贴着标签的空瓶子走了。MadsHagstrom表示,希望上海的“心灵超市”永远开下去,满足人们不断改变的思考方式和心灵需求。
对于这种有点“另类”的“心灵超市”,有的人颇为推崇和喜欢,有的人则表示不可理解,甚至认为是在“忽悠”人,这也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对此,MadsHagstrom解释说,“心灵超市”是期望通过一些主题概念的提炼,提示人们去关注、去思考他们本应该关注却又忽视了的一些东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许维素对此持肯定态度,他认为,选择怎样主题的瓶子,反映了人们的一种补偿心理……挑选这些瓶瓶罐罐的同时,也是人们在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整理自己的内心所思。笔者也以为,对销售这种精神商品,不妨让他试一试。这是因为,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以后,社会节奏的突然加快,致使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在《两会特刊》上就透露,全国抑郁症患者正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已达3000万人,而2006年自杀人数已经突破25万[来源:创业网-www.cye.com.cn]人,其中不乏白领、大学生和社会精英。这种“心灵超市”尽管并非灵丹妙药,但它可以起到重新审视自己生存状态,进而达到调整注意力、调适心理、选择生活的目的。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这就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树立自尊自重、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灵超市”尽管其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的载体,尝试一下未尝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