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ye.com.cn
时间:2007-6-18 15:52:09 来源: 作者:肖阔
我来说两句 |
版权声明:凡是署名来源于本网的内容,未经允许,禁止复制或转载,违者必究,如合作请联系010-51285022 |
荷花放在盆里养,这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一个集市就卖了上百元。没想到自己的业余爱好竟然能赚钱,刘培孔马上把卖碗莲发展成自己的一项副业。可是好景不长,很快顾客越来越少了。 刘培孔:“他外地的就说,你成盆的俺没法往家拿。你也卖小芽吧。” 顾客无意中的话帮了刘培孔大忙,既多了条卖花芽的财路,同时也让他明白了顾客稀少的原因在于碗莲植株太大,顾客搬动不方便。于是刘培孔开始四处打听小植株的碗莲品种,但几个月后,依旧毫无所获。万般无奈的刘培孔只好选择放弃。 1998年的一天,61岁的刘培孔照常去赶集,令他万没想到的是,在集市上他遇到了一个80高龄的碗莲专家马骧,而马骧的出现改写了他平淡的晚年。在马骧家他也认识了正在拍荷花的摄影爱好者林庆民,一个今后对他碗莲事业同样帮助很大的人。 摄影爱好者林庆民:“年年马骧家开荷花我就上他家去。” 刘培孔:“哎呀,见了这么多的品种,10来个国家的品种。因为我爱好这个花,一看到好花,心里就眼馋。” 经过马骧介绍,刘培孔才知道原来正宗碗莲花盆口径一般小于26厘米,相比之下自己的碗莲简直太大型了。他急切地想得到这些碗莲名品来挽救自己的市场,但马骧却爱之有加,谁都不给,刘培孔只好转变策略,采取迂回战术,闲着就去马骧家转,但对碗莲的事情却是只字不提。 刘培孔:“赶集我就上他家去,看他好吃什么东西,有年纪了,干不了的活我就帮他干。你就买点什么去,他年纪大了他那还没吃饭来,还没生炉子,还没炒菜,你就点炉子、烧水。” 半年后刘培孔的热情和对荷花的热爱,终于感动了马骧将全部的碗莲品种和技术传授给了他。 徐玉寒:“我们这个地方很小,一个县级市交给他养这个花,我开始很吃惊,不相信,他到屋里拿出马骧的信给我看。大体意思是要给他保存荷花品种。” 刘培孔:“马骧也想找一个接班的后代,保存着他20多个国家的品种,别让它损失了。” 临离开青州前,马骧还跟刘培孔提了自己养莲一生没有见过并蒂莲的遗憾,刘培孔暗将师父的遗憾记在了心里。 靠着师父的碗莲新品,刘培孔把碗莲买卖做成了主业,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 因为是独家经营,小巧稀奇的碗莲品种吸引了周边新顾客纷至沓来。 青州花木经销商孙培伟:“买稀奇,装饰在咱们房间里面的,不是咱们荷花池里的大荷花。” 刘培孔:“越繁殖越多,越多卖钱越多。” 但撞大运的日子没过两年,刘培孔就遇到了麻烦。2000年五一,本来正是碗莲销售旺季,但刘培孔的碗莲竟然少人问津了,大批碗莲积压在了家里。经过询问顾客,刘培孔才知道原来问题出在叶多花少上。 刘培孔:“吃不下饭,就疼得吃不下饭。价格贵贱嘛,在于花多少。花多骨朵多人家就肯要,价格高。” 看来干吃师父老本,只能坐吃山空,必须不断更新品种才能不断吸引顾客。 经过多方搜集信息,他终于托人以15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一个国外进口的碗莲品种小寿星,而这个碗莲品种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立叶开一个花。但纤细而又昂贵的花芽也不得不让刘培孔对老伴有所隐瞒。 刘培孔:“她一开始都不知道15美元是多少钱,我都不跟他说。” 刘培孔的老伴杨景凤:“碗莲芽像筷子粗细,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人民币15块钱,我说太贵了,那么小,能栽活了?” 在老伴不信任的眼光中,2001年这棵高价购得的小寿星终于开花了。经过嫁接,别的碗莲品种也可以一个立叶开一个花了。看到层层花骨朵,老伴这才放了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