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客户流失率低于10%,我们的生意模式就是来了的客人不走,再带新的客人来。”傅骏说。因此,丰收蟹庄没有强势的销售,从来没有销售指标,从不打折。
如何做到标准化?
“西风响,蟹脚痒”,每年只有从中秋至来年元宵数月时间是螃蟹的销售季。尽管丰收蟹庄的员工每年只有5个月时间在岗,却拿着全年工资,蟹庄的收入还是保持了20%~30%的增长。蟹庄大客户主管陈登民表示,蟹庄北京分店第一年收入是70多万元,而去年收入是600多万元。
这种增长无疑会挑战蟹庄的供应,好的活蟹毕竟是有限的,2009年傅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现在丰收蟹庄水产品有限公司改名叫上海丰收蟹庄食品有限公司,完全准备走向产业化和标准化的道路,不久以后将是活蟹和深加工产品各占50%,这样供应更有保障,对傅骏来说才是比较健康的状态。
2009年工厂应运而生,“工厂是真正的未来,是我们规模化真正的开始。”傅骏说。在这里出产三种深加工产品:醉蟹、秃黄油和金钩蟹肉。秃黄油是私传的苏州菜,公蟹的膏和雌蟹的黄拆出来炒制而成;膏和黄拆出来后剩下的蟹肉搭配干贝创新出金钩蟹肉;醉蟹是江南的一道传统菜,稍加改良后已经销售了三年,反响一直很不错,工厂开设后可以大规模地生产。
蟹庄的产品研发是傅骏和沈宏非在主持,他们的“阴谋”是让秃黄油和金钩蟹肉挑战中华美食的巅峰,成为继燕窝、鲍鱼、鱼翅、海参之后的第五种中华美食,而且是用工厂的概念把这巅峰的美食做出来。把中华美食用工厂的方法加工出来是很多餐饮企业都曾遭遇的挑战。傅骏在大广告公司出身,经常接触大客户,帮助客户做新产品上市,比如奥妙上市、阿华田上市,有着和工厂一起工作的丰富经验,因此知道一款新产品该怎么运作,每个节点上会发生什么问题,这些经验在螃蟹的深加工产品研发上颇有益处。他甚至也会打电话给KFC(肯德基)的研发副总裁,咨询如何开发新产品。
而因为全部秃黄油和金钩蟹肉必须提前预定,每个礼拜固定一天出货,完全根据订单生产,今天做完次日送到顾客手里,主顾们在一两个礼拜内吃掉,因而全部采用天然材料,无需任何添加剂的理想得以实现,傅骏的“阴谋”更有可能“得逞”.在500亿的大闸蟹市场里,真正的好蟹可能只占到5%,傅骏称自己只做到了好蟹的1%,如此算来丰收蟹庄还大有可为。
这时在美食圈里这两罐产品已经大热,它们如何从美食圈的意见领袖们那里走向再广泛些的市场呢?傅骏倒也不担心,丰收蟹庄本身每年有几千万的礼券在销售,主顾们完全可以拿礼券来换,品尝之后不担心他们不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