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企业的发展实质上还是靠民营企业家在拉动,而没能做到靠人才推动。至于能够走多远,则只能取决于民营企业家的能力、行业的状况和市场的供求。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走不出“十年生命”的阴影,“用人”问题始终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限制了本身的发展。然而,其背后有深厚的根源,主要涉及公司政治问题,进而牵涉到了公司文化。
1.很多民营企业对人才的政策是“闲置”政策,民企老总最不愿意给人才的就是权力。
人才频繁流失现象;目前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在税收上都是存在问题的,撇开存在原因的探究和对做法的非议,总之,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经济问题的地方如果交予外人无疑是授人以柄、引火自焚,所以,财务、会计、采购等环节都是老板的亲戚把持。
2.老板对人才有一种求全责备的心态,同时又不能虚怀若谷,于是导致企业人才频繁流失。
中国有民言,叫“人才有用不好用,庸才好用没有用”,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在创立之初很多采用家族式管理,很多情况下也只能采用家族式管理,首先,创立之初企业家们对待自己的企业就像对待摇篮中的婴儿,只想让他活下来,这里面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便是忠诚的问题,用人唯亲在这个时候出来当了主角。企业诞生之初,最大的敌人也许就存在于企业内部,也许就是企业自身。
3.民营企业老总对功臣的办法是兔死狗烹。
4.对人的怠慢和卑视;只要求员工奉献,却不愿意给员工以实际的利益。
老板最鄙视的就是人才的个人意志和独立思想。民营企业家跟所聘用的人才之间并非一种简单的“君臣”或者“主仆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博弈关系”。
5.“愚民政策”、“集权管理”
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人才在进入公司后,随着逐步对业务水平、顾客资源等的掌握,自身价值随之提高,只要时机成熟,“人才”就会向老板“要价”,提工资、升职位,甚至以离职相要挟,而老板担心的便是人才流入竞争对手企业,或另立门户给本企业带来更大威胁和挑战。这样,人才的心理线在一步步扩大,而老板的心理线在一步步后退,结果便是由原先的合作转入妥协,再由妥协变为不妥协,平衡状态被打破。很多民营企业家在解决该问题时伤透脑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