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零售商如何应国际连锁的入侵
目前入世三年的保护期已经结束,而国际连锁已经进入到中国的时间表提前排到二三级城市,这个竞争的局面谁也回避不了。不管是“与狼共舞”还是“狼入羊群”,总之要和狼打交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一、强化资本运营,力争规模效应
与外资商业相比,国内零售业最大的差距就是规模太小,我国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同世界著名国际连锁存在很大的差距———如国内流通业内排首位的北京华联(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世界500强首位的沃尔玛公司相比,仅相当于其营业收入的1.22%,资产的0.8%,利润的3.7%。为了有效地与外资企业竞争,积极采用并购等方式,是国内商业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快捷方式之一。对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国内商业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大胆拿起资产重组、资本运营的利剑,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扩大规模,有效降低企业各方面成本,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理性扩张,向整个供应链和资本竞争的方向延伸,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圈地运动”。
二、强化特色经营,充分运用差异化
中国的零售企业最缺乏是四点——干净卫生的购物环境、文明礼貌的经营态度、精益求精的经营技术、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这是特色经营的前提,也是我们急切需要改变和提高的,否则基本的前提都没有。另外要努力改变当前国内零售业态混淆雷同的局面,打破“千店一面”的低水平竞争状况。根据业态特征对企业进行顾客定位、经营品种定位、价格定位、运作方式定位及服务定位。突出业态特色,以特色经营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此外,对业态结构、地区分布也要进行科学规划。一个地区某种零售业态的发展规模应该与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水平、网点布局及不同业态间的比例相适应,这样才能确保多种业态协调发展,增强国内零售业整体竞争力。同时,要重视互补性商业设施和便利性服务对提升零售业竞争力的作用。最后要做好差异竞争,即利用自己的优势,细分市场,总会有自己生存发展的余地。通过自己的优势来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保持自己企业生存发展的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