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并非临近奥运越好
从已往几届奥运会特许产品的销售规律来看,奥运会的前四年,特许产品营业额的比重将呈2、4、8、86的百分比逐年提高,也就是说,2005年可能只会销出2%。 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当年的奥运标志产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也许是2、4、8、86。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也将会根据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逐渐扩展网点,尤其是临近奥运会的销售高峰时期。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在北京奥运开幕的前一年介入将是比较理想的时机。实质并非如此。首先,成为奥运特许商必须缴纳较为高昂的入门费,而奥运特许经营并不像一般的特许经营项目,双方一旦达成合作意向,合作期限将长达5年甚至10年。奥运特许是有时限特许项目,也就是说,无论何时成为北京奥运的特许商,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闭幕,他与北京奥组委的合作关系也将随之终止,越早加入也就意味着有更多将前期投入消化的时间。
据介绍,70%至80%的奥运特许商品销售是在奥运会举办的当年和前一年完成的,而从现在起三年中的销售一般只占不到三成的比例。因为从2007年起将有大量特许零售店开业经营。不可否认这段时间将是奥运特许市场中最能获益的阶段,但无疑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对于在前期获得区域代理资格的投资者而言则更是如此,他们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在授权范围内发展次级分销商,同时选择其他中部地区特许商店。
专家提醒经营风险
从对前几届奥运会的入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来看,并不是100%的入选企业都能成功实现“愿景”的,大约有25%的企业“失算”或是失败,经营业绩没有明显提高,所花费的资金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专家提醒说,入选企业应当对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对风险认知得越充分,防范风险的准备也就越扎实,“失算”、失败的“几率”也会相对降低。
由于特许产品只能在特许零售商店销售,特许经营商与特许零售商之间的沟通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既要保证产品的充足供应,又要保证不能出现假冒、无标志或伪劣产品。这对特许零售商而言,无疑是一个考验。特许商的另一个顾虑则是假货问题。为此,奥组委已于不久前推出了新型特许商品防伪贴标,用于徽章、文具等尺寸较小的特许商品,同时还公布了举报假冒商品的电话。但是,中国市场太大,对整个市场的监测则需要太多的人力和物力,这是摆在特许商面前的难题。
特许商品零售商需要注意的另一点是,奥运特许商品只能从特许经营者处进货,而且一旦进货,除非有残次,便不能退货,加之不能擅自降价销售,因此零售商必须准确地分析其所面向客户群体的需要,以减少经营风险。
目前还有一些奥运特许零售商比较担心的是,由于特许商品的宣传推广必须由奥组委统一进行,商家不得单独进行品牌推广活动,一旦奥运特许商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大,消费者只能在零售店里得到一些商品的信息,这也造成了大部分消费者对特许商品品牌价值的淡漠。但这一点相信随着奥运的日益临近将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