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2000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曹升剑筹集了2万元承包了20余亩坡耕地,购置了苗木肥料、遮阳网布等生产资料。杂草丛生的坡地硬是在他全家一锄一犁的精耕细作下,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平平整整。至今,在曹升剑家的屋角,还放着40多把用坏的锄头。每到春夏时节,他凌晨4点就背着竹篓走村串户、翻山越岭收剪桂花枝条,然后在天亮之前就要把修剪后的枝条一根根地插进地里,浇上水,盖上塑料薄膜和遮阳网。从2000年到现在,他先后扦插桂花枝70万枝,成活率达98%。为了腾出时间跑市场,从2002年起,曹升剑陆续聘请了一批有经验的农民当管理员,看守苗圃,除草施肥。他依然和以前一样,经常下地干活。同村的人说:“像小曹这样的人,大小也算是个老板,可是只要他一到地里,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三年来,曹升剑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桂花苗木扦插管理经验,只要一有闲暇,便将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农户;他还十分注重从报刊、网络上收集各类市场信息,并无偿提供给周围农户。在他的带动下,桂花镇的农民纷纷在自家的山地里育起了桂花苗。
回报
辛勤的汗水不会白流。据桂花镇林业部门测算,3分钱一根的桂花枝插进地里,一年半后就能长成50厘米左右的小苗,每株可卖到0。5元,而一亩地便可扦插15到20万株。经过移栽后的桂花苗可以不断增值,几乎是一年一个价,通常,一棵5年的桂花树便能卖到30元以上。
今年春,曹升剑二亩地的桂花苗就卖了12万元。一般农民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这样的效益,同村的农民似乎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消息在桂花镇和咸安区一下子引起了轰动,很多外地客商也因此了解了桂花镇的桂花苗木,纷纷带着现金赶到咸安求购苗木,不少人还因为没有充足的货源不得不打道回府。
曹升剑工作之余种桂花,将茅草地变成“金土地”的事实使咸安人意识到桂花的价值,一批干部纷纷走出机关,主动承办和联办桂花基地。该区林业局、农业局、民政局、区委宣传部还通过干部承包荒山、与农民协议办基地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开发桂花资源的成功路子。如今,全区已发展桂花苗木3万余亩,这个结果是曹升剑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曹升剑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但他并不满足。去年,他买了一辆二手富康轿车,“有了车子,跑市场就方便多了。”他几乎把所有钱都作为投资用于扩大基地规模,改进桂花品种,举办技术培训等方面。他打算将现有的30亩基地扩大到50亩,带领全村乡亲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