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1999年到2000年,2001年,图书市场滑坡非常厉害,主要是由于客户之间打价格战,市场都后来非常混乱,滑坡非常大。”
为了拉近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维系现有的业务网络。2002年中秋节,陈成提着礼物拜访一位客户,也就在这次拜访中,陈成发现了商机。
图书经销商栾晓慧:“2002年8月15日的时候,陈成过来看我,带了一个特别精美的月饼礼盒,当时我就特别感兴趣,我说这个月饼一定特别好吃,然后我说咱们打开吧,打开以后,我就发现,只有4块月饼,然后呢,还有四块镀金镀银的精美像章。”
陈成:“它4枚像章呢,正反面都刻了中国传统的中秋文化,然后我当时把月饼送给她以后,里面的月饼非常小,但是像章做得特别精致,加上是镀金镀银的,当时我客户对我说,你这盒月饼的价值全在这四枚章上面,她觉得她特别喜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朋友随意的笑谈,让陈成听出了门道。
陈成:“当时我觉得这个像章,用来纪念一些人和事是非常好的,我从市场上又买了一盒放在自己家里,作为样板参考,当时我有这么一个想法,想去做这样类似的产品。”
陈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表哥,可在表哥看来,陈成的想法并不成熟。因此遭到表哥的极力反对。
陈成的表哥饶声勇:“我对他本人的分析来说,开发这样的产品,也有很多缺陷的地方,比如说经销商掌握不多,大多数经销礼品的卡册他并不知道,这是第一块,第二块就是,他在开发经验上还是有比较大的缺陷,就是从设计到客观的把握,到政治的把关上,我觉得他都有一定经验上的缺陷,所以我感觉他当时应该是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
2003年8月,陈成还是离开了表哥的礼品图书公司,与朋友一起合作,投入50多万元,做起了开发高档珍藏纪念册的生意。
陈成:“我觉得这个东西,既然有市场需求,就具有市场发展前景。”
在陈成看来,开发高档珍藏纪念册已是万事俱备,只差产品上市了。
原国家老龄委会长张文范:“2003年,我们在筹备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时候,陈成出现在我面前,他说他要做一本非常精美的,上下两集的纪念册,第一集纪念册是邮票的汇集,就是最珍贵的邮票,有解放时期的邮票,有红军时期的邮票,都是原版,第二集要通过钱币来反映毛泽东的外交风采,世界各国的人怎样崇拜中国的毛泽东。”
2003年9月,陈成在全国收集了大量与毛主席相关的资料。由于自己不懂设计,又找了两个美院毕业的学生。一个月后样稿出来了。当陈成拿着样稿找到中央文献出版社的编辑审定的时候,陈成表哥最初的担心出现了。
中央文献出版社责任编辑李庆田:“封面设计,里面的东西,没有按照历史的顺序来排,显得有点零乱。”
不仅如此,陈成在江苏一家企业加工作制的几十枚毛主席像章的样章,也因为雕刻工艺和镀金技术达不到要求而无法使用。
陈成:“雕刻得不像,镀金以后没多长时间就氧化了,根本不能用。”
更让陈成揪心的是:离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的时间越来越近,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合作的朋友因担心产品无法成型,拆走了10多万元资金。这一刻,陈成才感觉到,自己当初想象的太过于简单。
陈成:“当时主要考虑收藏品市场有一定需求,然后对于生产技术和生产难度上,我们从来没有多加考虑。全凭当时的激情,再加上我们当时对政治题材,对战争历史这一块了解还是非常不够,到我们三十多万投入进去进退两难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惟一的办法就是找一些专家和知名人士给我们重新指点。”
为了尽快把样稿重新设计出来,陈成除了在中央文献出版社收集部分资料外,还奔上海,跑深圳,四处寻找设计师和生产像章模具的企业,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劳累,通过多次设计和反复修改后,《东方巨人毛泽东》高档珍藏纪念册终于问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