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老王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危屋简楼的拆迁。作为动迁公司的主力成员,一方面考虑当局政府的限迁时间,另一方面得兼顾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动迁过程中,也有一些人不理解,但王福明总是说能够理解市民的不当行为,并恰当地解决。
也就是在一次次的冲突与动迁中,王福明学到了许多动迁政策、了解了市民的住房需求,也掌握了不少房地产知识。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开始从身边的供求关系之间发掘出了地产商机。
“当时自发形成了换房一条街。看一个房子,收你5毛钱或者1块钱,这就是现在的佣金概念。同时也形成了调房集市,工人文化宫等场所每个周末都有大型的换房活动。”王福明回忆说,“我想,这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摆地摊肯定是不行的。”
老王说,“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交通还不发达。当时从卢湾动迁到闵行、浦东等区域的动迁户都不大想去这些区域。而另外一些没有动迁的部分市区居民却想把房子换大一些,在这样的需求影响下,房屋置换的“雏形”市场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之上,总结出房子评估、签置换合同和补差价、办理相关续等一整套流程。受港资地产中介门店的启发,我认为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大有可为。”
1997年,王福明离开卢湾市政建设发展总公司,参与成立了此后蜚声国内的金丰易居·上房置换,任业务部经理,与现任易居(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忻共事。
杭州易居臣信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强龙之前主政杭州金丰易居房屋置换有限公司。时至今日,周强龙对于两人仍赞不绝口,“周忻与王福明是黄金搭档,共同支撑起了上房置换的金字招牌。”
“刚开始的时候公司没有门面,所有业务都在一间办公楼里进行。当时市场火爆,他们每天接待的客人达200余人,收到的房卡(产权证)就高达50余份,这在今天的市场上是不可想象的。”王福明说,“其他职员基本上是下岗女工,于是就和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合作,建立培训机制,一大批‘房嫂’迅速成长为了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半年多时间,上房置换门店扩展到108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建立起二、三级市场联动等行业新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