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近年来国内景观水系建设成为发展水上休闲业的契机。目前已有17个省市在打造景观水系工程,如浙江千岛湖、浙江舟山等,都将成为理想的水上活动场所。同时国内已有54家游艇俱乐部成立,很多俱乐部的水上休闲项目也并非高不可攀,大部分都是普及化、适合公众消费的项目。
国际游艇设施委员会主席Ron Stone告诉记者,"目前存在的一个失误是游艇被媒体宣传成为只适用于外国人的帆船或只适合于大富翁的豪华游船。他们忽视当地渐渐壮大的中产阶层,他们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如果有更多的配套设备支持的话,他们很可能买小型动力船。但是过去乃至现在一直存在着低价船下水设备不完备的问题。而且要存放船只或下水还得参加昂贵的俱乐部,这对那些经济不很宽裕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顾虑。"
自1955年就从事游艇相关工作、美国芝加哥国际水上活动中心发展投资公司总经理Jerry Martin则表示,"在近五十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家庭游艇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我觉得过去中国人享受游艇乐趣的机会太少了,现在这种情况不应再继续下去了。我们要向各级政府强调游艇业基本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说明拥有一艘游艇,参加家庭游艇对很多人都是明智的选择,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富人。
记者从有关方面得到的发达国家拥有游艇的人均,美国每16个人拥有一艘游艇,挪威、瑞士、芬兰、新西兰,每6到7个人就有一条船,荷兰每10人一条船,丹麦每15个人一条船。
业内人士大胆预测,中国的游艇经济随着中国"入世"也已经悄然启动,2020年上海每1万人中就有5个人拥有一艘私人游艇。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江三角洲,现在有五六百人拥有私人游艇,而参加各种游艇俱乐部的人数在10倍以上。对初步萌芽的中国游艇业而言,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消费群。
由此引发的相关产业经济在长三角日益让人瞩目。据了解,游艇经济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庞大、热门的产业,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游艇经济的产业链覆盖面广、涉及多个领域,从游艇制造,到游艇俱乐部服务,以及与游艇相关的度假休闲、各种商务活动等,包括专用码头建设、游艇维修、俱乐部建设和管理、零配件制造、驾驶培训及考核、专业保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