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咖啡?卖服务?
在中关村,房租、水电、物业、餐饮、人力再加上咖啡,一家咖啡店的启动资金至少要100万。就咖啡的单价来说,定价与星巴克差不多,如果以下午1点到5点一共烹制50杯咖啡来计算,四个小时的收入约为1500元。显然,这并不高。实际上,Ken现在的情绪有些复杂,给创业者提供平台是好事,但如何让咖啡馆实现盈利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北京中关村,聚集着众多互联网创业者,有的有技术有想法,但没有资金,有的甚至连办公室也租不起,咖啡馆的出现让他们觉得有了“希望”,在他们看来,这个地方不但能让创业成本降下来,还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天使投资人”。
但Ken坦言,在创业者身上贝塔很难赚到钱。“买上一杯咖啡,就能呆上一天,混熟了甚至不买咖啡也可以在这里办公,时间一长,水电、房租、人力等成本就难以消化了。”
现在,贝塔咖啡定期会举办论坛、沙龙、投资见面会、摄影分享会——办活动不仅可以增收,还可以扩大影响力、增强行业氛围,但这部分收入并没有帮助贝塔咖啡扭亏为盈。开业一年来,他们只有两个月能达到收支平衡。
而另一家开在旁边的CYE车库咖啡则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开放的孵化器”——创业者可以在车库咖啡店以每人每天20元的价钱租下吧台边能容纳6个人的办公桌,享用创业套餐——无线网、打印机。去年,中关村管委会刚刚为车库咖啡店颁发了一个牌匾,并给初创企业提供注册绿色通道,车库咖啡也就此被纳入孵化体系。车库咖啡店的负责人表示,再过几个月车库咖啡店将会公布一些创业服务类的产品。
与车库咖啡店的模式不同,同样做“创业咖啡馆”的3W则希望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创业投资交流平台,同时也建立行业深度知识分享与资源对接平台,除了咖啡店收入,3W还会做点猎头的工作,将一些优秀的人才推荐到互联网企业。
而贝塔咖啡的店长Ken也知道这些年轻人的需求,每周在贝塔咖啡店的门口都能看到最新的招聘信息,店内还有可以“翻墙”(意指突破防火墙界限)的网络和准备好的工作白板,显然,他也希望自己店里生意能再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