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业无战略
根据经济发展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大部分行业都会走向“战略并购”,行业向寡头集中,品牌向名牌集中,管理向标准化集中是大势所趋。
“战略并购”对行业发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运用先进的大公司工艺、质量、人才、品牌、营销等管理体系,促使整个行业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靠近,实现行业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增加与国际巨头进行对抗、对话的资本和能力。研究发现:一个先进成熟的行业,领袖级的大品牌最后不会超过5个,其他品牌要么被整合掉,要么独居一隅延口残喘,要么自然死亡。
在中国快速消费品领域,“战略整合”最值得称道的是啤酒行业,面对全国几千家中小啤酒企业的无序竞争,面对国际啤酒巨头的雄厚资本和跨国并购浪潮,从1997年开始,以青岛啤酒为先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战略并购,至2006年,青岛啤酒先后整合并购了48家中小啤酒企业,成为中国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并很快实施了国际化战略,随后,燕京、华润、金星等啤酒企业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战略并购。
相对啤酒行业的全国战略和国际化眼光,白酒行业被经济学家、业内人士等称为“还是一个落后封闭的民族特色产业,谈不上什么战略”。
白酒38000多家企业,品牌多达一万个,军阀割据,各自为政,地方品牌在当地政策保护下,活的都很滋润,品牌几乎都是“市酒”、“政府接待用酒”,大家看到的都是眼前的利益,没人会考虑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的大环境竞争等。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白酒行业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战略整合机会。当时,白酒遭遇“广告酒风暴”的影响,整个行业进入寒冬,大多数企业难以为继,面临体制、经营、品牌方面的大坎,关、转、并、停、卖等,死掉了一大批。但是,那时却没有大企业进行全国性的战略并购计划,甚至连这种念头都没有过,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机会终归错过了。
近几年,白酒依然靠单打独斗,靠“自我发展”或多元化经营,解决存在的行业问题。白酒没有“合纵连横”的大布局、大战略、大眼光,是由产业特点决定的,还是由产业政策决定的?
在目前“内战全面爆发”的大环境下,地产白酒全面复苏,缺少战略布局和市场管理的大品牌下一步“整合统筹”的机会又在哪里?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国窖1573、水井坊等大牌高端酒凭什么一定能把地方高端酒摆平?谁才是区域市场真正的老大?这正是无战略的“白酒大牌”们给自己日后留下的需要长期思考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