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关键时刻
2000年3月,侯晓意识到大规模运作的时机到了。于是,亚太高科技节电(珠海)有限公司成立。伴随着,公司决定完全实行经销制,通过经销制来快[创业网www.cye.com.cn]速开拓市场。亚太元老之一的品牌部经理王建伟认为,全面实施经销制是亚太成长的关键一步。
“中国市场广阔,各地情形非常复杂,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市场,是一种没有专业分工没有效率的想法。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启蒙市场的产品,光靠我们自己效率不够、市场的接触面过小,[创业网www.cye.com.cn]阻碍企业的快速成长。”
事实上,侯晓发现,亚太的经销商中,做得成功的几乎都是贸易型或者二次创业型的,技术型的很少成功。“他们最了解用户,他们不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产品是否好坏,而是哪种产品用户抱怨[创业网www.cye.com.cn]得最少,用户要哪一样,他们就上那方面的产品。而技术或工程型经销商不是,他们面对客户的时候,总是对客户说,我们这个是最好的,你必须听我的,在这种情形下,自然很难开拓市场。”侯晓说。
随之,公司开始自己生产产品,自己研发,放弃做别人的代理。这种转折的原因是侯晓通过做市场的酸甜苦辣作出的决策。
“在中国做市场有几方面的要求。国外对于节电产品一般有4周的订货期,但是,在国内却完全没有这种概念。比如今天一个经销商与用户谈定了,他今晚就会打电话,说我要这种货,你手头上有没有。他要求你发货时手头上马上有这种货。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更低的成本。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决定自己来做,一是可以更低的成本,二是立刻发给我们[创业网www.cye.com.cn]的经销商,最重要的一点是品质我们可以自己控制。刚开始代理别人的产品,质量我们是没法控制的,而且沟通的效率并不高,这就迫使我们自己开发制造。”
当然,对于当时尚小的亚太来说,这里面有很大的难度,生产与研发的投入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侯晓义无反顾。要做中国节电行业的领先者,必须有自己的东西出来。
经销制的实施使亚太得以高速发展。在中国市场上,亚太几乎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长驱直入。但是,2001年,侯晓在光明前景中看到了问题。
“以前我们的经销商在这里培训之后,就回到所在区域开展工作,但是服务跟不上去,因为经销商很多没有技术服务能力,我们的服务不能本土化,用户非常不便。”侯晓决定[创业网www.cye.com.cn]在全国经销商较多的区域建立技术服务中心。这一决定招来了不少反对,原因是费用太高了,对于当时规模尚小的亚太而言,有不小的风险。
“我们既然已经进入节电这一行业,看到了行业的光明前景,一定要朝最好的方向去做。”侯晓坚持。2001年9月开始,亚太陆续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技术服务中心,而这一步,为亚太在行业里的领[创业网www.cye.com.cn]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高速成长中,亚太也走过弯路。让侯晓刻骨铭心的是在2002年,因为预测到市场会翻倍地扩张,亚太一下子进行了人员大扩充。结果市场的增长速度与预期的有一段距离,于是,人员过多的矛盾一下子暴露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侯晓痛苦地作出抉择——裁员,一些在侯晓看来非常优秀的人员被迫离开了公司。这次事件也给公司的人员[创业网www.cye.com.cn]留下了阴影。对此,侯非常痛心,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检讨工作。例如,他决定把人力资源部改成“员工部”,原因是人力资源更多地是从技术性地解决企业架构问题,而员工部的职责是让员工产生真正的归属感。
尽管有些曲折,但在节电行业,亚太却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步伐进行调整,因为它是绝对的老大。而2003年元月亚太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节电行[创业网www.cye.com.cn]业高峰论坛”,更是确立了亚太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亚太铁律:3-ONE聚焦营销模式 在一个没有多少竞争压力的行业里,亚太的不断调整更多地来自于侯晓的自省。随着亚太规模的壮大,他发现,从亚太到经销商普遍缺乏主攻的方向或主营的业务路线,而且,亚太和经销商之间,没有通过一个一致的策略和模式将力量统合起来。结果,经销商在局部市场上就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处挖井,这里20米,那里1[创业网www.cye.com.cn]5米,挖很多的井,却都出不了水的情形。亚太的产品线有八大系列,非常宽泛。这样导致规模的销售上不去。量上不去,是行业盟主亚太的心头之痛。侯晓下决心扭转这种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