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ye.com.cn
时间:2007-6-18 14:02:19 来源: 作者:
我来说两句 |
版权声明:凡是署名来源于本网的内容,未经允许,禁止复制或转载,违者必究,如合作请联系010-51285022 |
他叫陈刚,1999年从浙江打工回到河南商城县的老家,用20万元开了个厂子生产羽毛饰品。到现在他的年产值达到了600万元。可当初他回来的时候,乡亲们都挺不理解。
村民:“当时这基本上都是废料,都给扔掉了。我感到也是很好奇的。这都是没人要的东西,你做这个干什么?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村民:“我们说你这个鸡毛能做什么,能卖掉吗?”
陈刚:“天使翅膀这个毛不染色……这种是鸡身上贴身的毛,这种毛很蓬松没有重量。每一只鹅毛都要4分钱。这是用纸版做的,外销价要6元人民币,运到美国就要70元人民币。”
设计人员:“一只鸡上浑身的毛都可以用。浑身都是宝。”
1996年,陈刚在浙江一家服装厂负责采购服装副料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许多用来做衣服领边、袖口的羽毛产品。
陈刚:“当时这个是按克重计算的,像我手上拿的这条,长度有两码长,50克,就是一米八三长,55克重,每克0。17元,这一条相当于8元多。我们的成本,是16元一市斤。如果把公斤折算成克来算的话,你想想利润空间有多大?”
羽毛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外商到中国来采购羽毛产品。当时,国内产值上百万的加工厂不过五家,主要集中在广州。商城县的羽毛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劳动力便宜。1999年,在外打工近六年,攒了20多万元钱的陈刚通过工作时认识的日本客商拿到了订单,回家开厂了。
陈刚:“第一批货17万多人民币,因为我是做纺织品的时候认识他的。他给我介绍用羽毛可以生产这样的产品。我拿着样品回来发展。把这个第一批定单做出去。还有一种产品是扫电脑的鸡毛掸子。那一批货可以赚到4万人民币。” 在羽毛加工工序中,染色是最核心的技术,为了突破这个技术难点,陈刚赴广州用高薪把大厂里的技术人员请了回来。 曹库:“我在这儿一个月挣五六千元,在广州挣二千多。” 陈刚以高出广州厂家每月三千元的工资了招来了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一个月后,他的货物如期完工。 陈刚:“我记得我们交第一批货的时候我和我老婆和工人是彻夜未免。那个时候数钱的感觉真的很难形容,真的很好。不知所以了。” 第一笔生意旗开得胜,让陈刚信心大增。一个月后他收到了日商来的第二笔订单,这笔订单价值38万元,是上一笔订单的两倍。 陈刚:“刚开始接到的时候我也是很高兴,因为第一笔赚到钱了。觉得这第二批,不要说38万,就是83万也要接下来做。” 为了赶制产品,陈刚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聘请工人。他的钱全用来租厂房和近原料了。因为第一笔生意很成功,他很容易地从亲戚那里借了8万元钱,开始没日没夜地生产。这时,一件陈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2000年3月的一天,他接到了来自日本客户的传真。 陈刚:“原话是这样说的,接到商业部通知,你国的农产品我们国家限制进口,原来我们之间所签的协议,近阶段不能实施,请立即停止生产,他说的停止生产,其实他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生产了80%.后来检验建议局也给我们发来了通知,有个文件过来,农产品都不能出去。” 陈刚的这批货都是面具和绒条,当时在国内根本没有销路。如果不能出口,即使把这些绒条全部拆掉,把鸡毛作为原料贱卖给别的厂子,也只能卖个四五万元。陈刚昨天还沉浸在致富的喜悦中,今天就背了8万元债。 吴镇长:“在我们这个地方在贸易壁垒过程当中受到损失的还有猪鬃生产。 29:36当时这些企业,包括陈刚在内都有些消沉。30:26我们在那两年损失了500多万美元。包括陈刚在内。“ 因为急于把货卖掉,陈刚决定到长春试试。希望通过长春的港口运往俄罗斯再转口到日本。可这时他的兜里只剩下了500多元钱。为了筹措运费,他开始四处借钱。当时陈刚的亲戚朋友们谁也不愿意把钱再借给他。正在他犯难的时候,一直看好羽毛加工生意的表弟,把自己的出租车卖了16000元钱,准备和陈刚合伙干。 陈刚的表弟:“再一个我觉得我哥做这个很有发展前途。因为在我们这边没有做这个的。如果能把生意做得更红火,以后我们都有好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