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ye.com.cn
时间:2007-6-18 14:02:19 来源: 作者:
我来说两句 |
版权声明:凡是署名来源于本网的内容,未经允许,禁止复制或转载,违者必究,如合作请联系010-51285022 |
要想吸引这些工人回来,光靠涨工资,陈刚是竞争不过财大气粗的南方工厂。 这时,十分了解本地人生活习惯的他想到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办法。一个星期后,原先跳槽的工人开始逐渐回来了。 工人:“吃住便宜,而且随意。” 这些羽毛加工厂里的工人95%以上都是农村妇女。她们除了在工厂做工外,更主要的任务是料理田地和操持家务。允许工人农闲请假是陈刚不得已的办法。 光用这招是不能长期跟南方工厂竞争的。考虑再三,陈刚采取了一个更灵活的方法。他除了在工厂里生产较复杂的产品外,把简单的工作让农户带回家里做,验收合格后出口。 农户:“我们一天能撕一斤毛,值5元钱。就是没事的时候撕,有农活的时候就做农活。” 今天是我们采访的最后一天,陈刚有些着急,农户送来的5月19日要出口到美国的4000把扇子质量出了问题。 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法虽然可以解决缺少工人的状况,但是产品质量无法保障成了一直困扰陈刚的问题。看来随着羽毛加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陈刚还要面对很多挑战。 记者:刘莹
第二篇: 小羽毛中窥商机 陈刚是河南省商城县汪岗乡余新湾村人.19,.94年.中学毕业后不久的陈刚来到杭州一家外贸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老板让他负责服装厂采购服装辅料的工作.在鬻购过程中陈刚发现.许多棚服的领边,袖口和口袋都用鸡鸭的羽毛来装饰,特别是女孩子的衣服.装上羽毛饰品更加时尚和新潮。渐渐地.陈刚结识了一些做羽毛生意的老板,一次.一个小老板告诉他:别小看这些羽毛.我的房子就是用做羽毛生意赚钱买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刚开始注意这些不起眼的羽毛来。他仔细算了一笔账:一斤羽毛市场收购价才几毛钱.粗略加工一下.卖给服装厂要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一斤.这中间如此优厚的利润空间.他以前可没想过。 陈刚动了心思,下班的时候.别人去玩.他就去逛服装店。他发现.用羽毛来做饰品的衣服不仅销路好。而且售价也高。他想:。自己的家乡地处大别山区.几乎家家都养鸡鸭鹅.如果回去办个羽毛制品厂,一定有市场。”那一段时间,陈刚几乎跑遍了杭州市大大小小的时装店和工艺品商店.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掌握了羽毛饰品的第一手资料。1998年,陈刚利用回家过春节的机会,走村串户对当地的家禽饲养情况傲了了解。他发现.农户们对鸡鸭鹅的羽毛基本是作为垃圾倒掉.如果把这些收集起来.将是一个巨大的质优价廉的羽毛资源.且当地劳动力便宜.陈刚心里一阵暗喜.回杭州后.陈刚悄悄为回乡办厂做准备.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了一套羽毛工艺制品的生产技术.还自学了电脑、英语。同时他还了解到.羽毛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羽毛产品在国外十分走俏。当时,国内产值上百万的加工厂不过五家.主要集·中在广州。 但是.开办工厂需要大量资金,陈刚没敢轻易动手。 1999年7月的一天.陈刚在采购服装辅料时.看到一个日本客商.拿着样品来订货——那是一件用羽毛制成的绒条.但没有人敢接他的订单..日本客商感到很失望。第二天.陈刚在采购时又见到了那位日本客商.陈刚这次主动上前和他攀谈起来。日本客商说日本国内很畅销这样的产品.特别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可惜这里没有人生产。陈刚听了心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就问那位日本客商”生产这样的绒条技术复杂吗?”日本客商说“不复杂.就是把鸡毛染上颜色.贴上去就行了,。。个警通工人.教几遍就会了。说完他盯着陈刚问:陈.你愿意做吗?陈刚想自已白手起家.摸着石头过河.怕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承担不起。客商似乎看透了陈刚的心思。对他说:。我帮你算一笔账.目前绒条是按克重计算的.像我手上拿的这条绒条.1.83米长.55克重.销售价要8元多.成本大约是30元二公斤.如果把公斤折算成克来算的话.你想想利润空间有多大?陈刚也仔细算了一下.成本30元一公斤,一克的成本也只有3分钱.销售价每克1毛7分钱.除去其它成本。.利润也相当客观。日本客商还特意叮嘱他说:我给你三个月的期限,时间足够了。我们这边没有做这个的.你如果能把生意做红火.以后我们都有好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