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尚吊顶追求一种贴心的生活艺术
【《商界》海盐专稿/记者 文海军 邓晓娟】“50、60后赶上乡镇企业转制,70、80后只有白手起家。在已经规范成熟的市场里,机会只能在市场的缝隙中去寻找甚至是创造!”这句话出自一个叫盛林君的企业家,一个地地道道白手起家的中国商业野战家。
盛林君何许人也?几乎不为人知。但说起他公司名下的品牌,大家或许会觉得很熟悉:“现代”、“aopu奥普”、“西子”……特别是“aopu奥普”商标纠纷轰动业内及全国,从而让集成吊顶同行知道了不同商品的商标注册时,需分清类别后,分别注册。而这一纠葛,也让现代新能源公司名声鹊起,露出了冰山一角。
在记者的持续追踪下,盛林君和他新成立公司的浙江风尚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渐渐浮出水面。一个极擅抓机遇与借势的中国野战案例因此摆在我们面前。
“中国商父”的基因继承
古琴式红木茶桌,花梨原木搭成办公桌,古朴归真、粗狂中透出灵气,与众不同的办公室彰显出风尚的独特个性。盛林君戴着金边眼镜、很有沧桑韵味的花白卷发,情绪激动、音调飙升,全身力气都灌注在迸射的话语中。
形神俱备的一个商业奇才。
在海盐县石泉小镇一隅,盛林君家境当时是村子里最困难的,草根出生的他,从小就对出人头地、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裕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这种改变命运、合法挣钱的欲望,几乎是绝大多数商业巨子们共同的基因。
17岁那年,盛林君过早的就进入印刷厂做学徒工,第一个月领到62.7元工资后,立即到县城花了大半买了2件T恤与好朋友分享。重友情、勤奋挣钱,最初的性格展现就为将来出人头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没有规则的束缚,对金钱的追求必然会使人性堕落道德沦丧。然而,商业是规则的战场,所谓怪才奇才,正是因为在商业规则下用层出不穷的野战技巧,成为我们不得不研究的正面话题。
盛林君的第一桶金是原始积累的血汗钱。从印刷厂离开后,来到新疆乌鲁木齐老乡的服装家庭作坊,没日没夜干了10个月,每天仅睡4个小时,靠着积攒的3000元血汗钱起家,盛林君去到了南京浦口区服装市场,租个小摊位卖与别的商家不一样风格的“风衣”,80元从杭州、常熟购进,然后180元卖出。18岁时,挣到人生第一个10万元。
接下来,盛林君回到乡创业,通过垄断嘉兴地区石棉制品、海宁皮革城皮衣辅料的供货,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在此期间,性格直爽善于交往的他,结交了一批温州朋友,同时也很快融入了这个最懂得积累人脉的群体。
商业基因是我们今天研究江浙商人离不开的一个话题。事实上,江浙多出商业巨子。在离海盐县约100公里的地方--苏州,就是盛林君的整个同宗盛家家族起源地,也是被称为中国商父的盛宣怀出生的地方。除了借用李鸿章的人脉之外,盛宣怀也是一个出色的商业野战家,在著名的盛胡商战中,盛宣怀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电报学堂,将红顶商人胡雪岩商业动向掌握得一清二楚,利用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还款和政府拨款之间的时间差,导演挤兑风潮,使胡雪岩的阜康银行破产……。
这段商史,一直以来毁誉各半。然而,中国商业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另存于世界商业文明体系之外的特殊“野外”。中国历史上的民营企业一直是孱弱不堪的小草,如果没有能在野地生存的技巧,没有遇强风而不倒的韧性野蛮生长,只能是龟缩在石头缝里永远不能出头。
中国4300万家民营企业,几乎个个都有商业野战的本能。在做服装辅料经营的过程中,盛林君很庆幸当初走进了温州商人的圈子,让自己开启了商业启蒙,并从中学会了合理守法的“抓机遇借势”这一商业利器。
|